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产品好不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通过数据分析出来的,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产品体验报告都有哪些用法。
一、熟悉产品&体验产品
熟悉APP是做报告的基础,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看法,去体验它,感受它的优劣势。正如前面所说,这个优劣势不光是停留在视觉、交互方面,还可以包括核心功能、特色功能等,甚至是战略层面的。每个人都是用户,所以不要怕判断错误,大胆去感受、去思考、去提意见,然后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零零散散的笔记没事,后面再统一整理,一感受是真实的。
在记录想法时候,好把你的理由罗列出来:哪里好、哪里还可以优化、我应该怎么做?这个记录好了,后面写报告的时候会很轻松。当然也不要闭门造车,尽量和身边的产品人员共同探讨,发掘他们对产品的看法,或许能收集到你遗漏的点。
如果是你参与设计的产品,那直接把你之前的设计思考和建议复盘即可。
二、收集&整理资料
资料收集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需要多渠道去发掘信息,并把他们串联起来再分类,相信收集过后会对整个产品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用户体验五要素)有大致的了解,后面会根据这5个层面做产品解剖。
收集具体层面:需要了解APP的市场反馈:各端下载量、使用评论,以及这个APP有哪些竞品,这些竞品的相关数据又是怎样的。
如何获得数据?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市场、APPAnnie、神策数据等数据网站来收集。很多自家产品还有内部研发的“数据观象台”,这些都能记录留存、转化、用户特征、行为、点击事件等重要数据,是产品报告中的有力证据。
收集宏观层面:可以直接通过公司官网、产品介绍、招聘网站、用研报告、运营报告等方式收集
三、分析资料
可以在写报告的时候同时进行。如果提前做好初步的资料分析,将会提高后面写报告的效率。
分析具体层面:
(1)根据用户的评论反馈初步判断,提炼关键信息点进行分类。同时可以查看竞品的用户评价,两者之间做对比,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优势或差距;
(2)竞品的行为数据我们基本看不到,是人家的产品机密,我们主要是自家产品的行为数据,竞品只是参考意义;
(3)后可以从功能、交互、视觉、运营的维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优化,把这些都记录下来。
分析宏观层面:
根据搜集来的产品的背景、新闻、研究报告等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其中的重要观点,然后把这些观点按照“用户体验五要素”归类,把搜集来的观点和自己对产品的想法进行碰撞,记录思考过程。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