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向数字化或者是网络化来转型发展,今天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网络安全对数字化发展的影响。
1、内源风险和外在不确定因素成为威胁新变量
数字化背景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同时,引入的内部风险因子和外部扰动因素使数字威胁持续扩大。
一是泛在的物联网设备引起攻防不对等。数字场景下,巨量级设备联网,一部分物联网资产绕过传统IT安全层直连到互联网,暴露在攻击者面前,攻击者只需“知其一二”,发现一个或多个脆弱点作为突破口即可向更深更广的范围渗透,而防御方则需要“知其全貌”,针对OT环境的资产监控和管理需要兼容工业物联网(IIoT)资产专有协议(Modbus/TCP、EtherNet/IP、MoxaAOPC等)和设备行为,否则可见性有限。
二是对数字技术的掌控导致安全不确定性。设计者主观偏见、不充分的训练数据集等引发应用歧视,导致结果出现在裁决之前。
三是制裁打压加剧外部不稳定因素。一方面,愈发严格的进出口管制制约基础技术研发应用,导致关键技术、产品、服务“用不了”。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推进安全审查,意图实现供应链“去中国化”,造成我国企业海外业务“铺不开”。
2、需求驱动实用主义安全措施逐渐成为主流
数字时代,安全措施的实施更倾向于从实用主义视角去适应不断迭代的新技术、新业务、新威胁。垂直行业作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业务发展的主体,逐渐成为数字安全舞台上的主角,分化的、跨领域属性明显的安全需求碰撞和磨合出更加敏捷的治理措施,需以更具包容性的敏捷思维,解决由于行业企业对数字世界安全问题的不确定和不熟悉,导致的不想用、不敢用和不会用等问题。
一是“不想用”的问题,数字化转型中的中小型企业往往因成本有限,对安全事件发生存在侥幸心理,在确认能获得收益前不愿意做安全投入,需探索以“安全服务+保险赔偿”的新型数字安全服务模式,促进数字安全能力提升,有效中和企业安全投入、拉动需求市场,提振中小企业数字安全信心。
二是“不敢用”的问题,企业在考虑数字技术落地或部署数字业务时,不确定是否会违背监管要求、是否会带来未知安全隐患,需构建试优试错措施,提前发现和防控技术应用、产业链协同和监管安全隐患。
三是“不会用”的问题,这一问题往往因缺少根据数字业务编排调配安全能力的实践经验造成,需要以专业性的数字安全工具箱和实施框架,指导端到端的数字安全解决方案部署。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456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